医生科普用药被“怼”上热搜第一!还未感染却因乱吃药住进ICU!疫情期间,如何安全用药?
导读
人没感染,但却因乱吃药住进ICU?
现在,大家比较关注两个问题:
会不会阳?
阳了之后,居家如何安全用药?
鉴于此,近期关于这些方面的科普内容很多,但在质量上呢,有些参差不齐,大家要注意甄别。
医生科普阳性居家用药被“怼”上热搜第一
昨天晚上,话题#刘加勇医生#登上微博热搜第一,起因是刘医生做了一期“阳性居家用药”的科普视频,可能是视频内容说到了大家的需求点上,所以热度很高。
可点开视频之后,便忍不住皱眉头。看了底下的评论区,发现“同道中人”不在少数。
视频中刘医生说到:“现在国外用的比较成熟的,一个药物的组合是什么呢?羟基氯喹+阿奇霉素。吃上以后这个疼痛的症状,浑身疼痛的症状很快就能消除……”
图源:视频截图
羟基氯喹+阿奇霉素,这个组合大家应该并不陌生。
2020年3月,特朗普曾发推吹捧羟氯喹和阿奇霉素的“神奇疗效”。
只不过,后来在一个个研究的证实下,效果不尽人意——
2020年4月,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子刊JAMA network open最新发表一项重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,表明高剂量氯喹治疗COVID-19重症患者有害无益,出现更多心律失常且未能改善患者死亡率。
在世界卫生组织官网,官方也明确“停止研究羟氯喹”和“强烈建议不使用羟氯喹或氯喹治疗COVID-19,无论病情严重程度如何。”
在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八版)中也明确表示:不推荐使用羟氯喹或联合使用阿奇霉素。
由此可见,刘医生的科普并不科学。也因此,一部分医生和网友在网上积极“反怼”,以免这波高热度科普“带偏”许多不知内情的人。
在此,医脉通提醒大家:羟氯喹和阿奇霉素都属于处方药,它们可延长QT间期,从而增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。因此大家千万不要随便乱买乱吃,以免出问题。
人没感染,但却因乱吃药住进ICU
近期,这样的事不少。
很多人把对于新冠的恐慌心理转移到“多吃药”上以自我安慰,这样的做法实在是太危险。
近日,一位医生的聊天记录在网上传播:“一早上收了18个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导致的急性肝损伤(患者)”“有4个进了ICU”。
还没感染新冠,却因乱吃药住进医院甚至是ICU,这样的经历太惨痛了。
然而,这样的惨痛经历又怎会是孤例?
在社会平台,因为乱吃药而引发严重后果的曝料不少——
图源:网页截图
大V@庄无邪 也现身说法:2016年我感冒高烧,数小时内连吃了三种感冒药,导致的结果是“药物性肝损伤+急性肝衰竭”,第一次摸鬼门关。然后肝脏一直不好,2021年病情恶化被迫进行了肝脏移植,第二次摸鬼门关。我算福大命大运气好的,建议你们别乱吃药。
鉴于此,专家也是紧急提醒:多种解热镇痛药不能连着一起吃。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:我们强调一定不能很多药连着一起吃。种类不能多,一次就用一种,如效果不好,一般六小时以后可以再用,你不要一个劲地用,用上以后可能是累积以后,可能会增加副作用。比如很多是胃肠道本身就不好的,有溃疡病的,它就可能加重你的溃疡。还有就是多种药物都用,实际可能含有共同的成分,比如对乙酰氨基酚这个药超量以后,就会出现严重的肝损害甚至肝衰竭,比如感冒药A含有对乙酰氨基酚,B也含有,C也有,但商品名是不一样的,你要不好好看说明书,不知道是一种药,所以几种加在一起就超量了,当然我们强调像一些孕产妇使用解热镇痛药,也要特别注意,像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,可能会导致孕产妇严重的一些肝损害,所以我们强调安全用药。
那么,疫情期间,该如何安全用药呢?
疫情期间,该如何安全用药呢?
12月8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《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通知》。里面公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,见下图:
12月12日,“健康北京”微信公号发布《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(第一版)》,其中称:最近,有不少市民购买的药物主要集中在“连花清瘟”“布洛芬”等国家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的几个有限的品种上。为此,多位药学、临床、中医专家,结合北京市的气候特点,参考本轮疫情用药实际,论证了《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(第一版)》,现推荐给社会公众。
此版用药目录按照中西药分开的原则,是对国家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用药的完善和补充,针对发热、咽痛等6类中医诊断症状推荐67个中药品种;针对咳嗽、咳痰等4类临床症状推荐41个西药品种。这108个中西药产品中有很多非处方药(OTC),除了医院以外,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症状需求,从零售药店、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获得。
不过,在这些参考表之外,安全用药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——
一、感染后切勿这样吃药
1.不可多种解热镇痛药同时使用
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李娟介绍,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目前解热镇痛的推荐药物,但一定要注意不可同时使用。因为二者同属一类解热镇痛药,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急性肝衰竭。对乙酰氨基酚应尤其注意避免超出规定剂量。
药物有不同的起效时间和半衰期,应严格按时间间隔服药。使用布洛芬退烧时,应注意每次间隔6小时;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,若持续发热或疼痛,每4-6小时可重复使用1次。但一天用药都不要超过4次。
另据央视新闻消息,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闫雪莲介绍,4类人群不建议首选布洛芬进行退热治疗,可用对乙酰氨基酚药物替代。分别是:有严重冠心病或心衰病史;有严重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病史;因慢病需要,需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;有严重肾功能不全。
2.退烧药不可与感冒药同时使用
李娟表示,退烧药不可与常见的感冒药,如泰诺、白加黑等同时使用,也不可与部分中药感冒药同时使用。这是因为常用的复方感冒药、部分中成药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,因此需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,核对药物成分,避免同时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品,导致服药过量或蓄积。
3.超剂量吃药不可取
部分患者居家治疗期间,希望好得快,可能会超剂量吃药,李娟称“这是绝对不可取的。”过量的药物不仅不能缓解症状、加速康复,还会导致更多毒副作用。
4.避免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
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期间,应避免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;服用布洛芬期间,应避免饮酒或抽烟。
此外,使用布洛芬可能抑制凝血功能,用药后可能更容易出血,因此应避免受伤;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期间,可能诱发或加重高血压,因此应密切监测血压。服用镇咳糖浆半小时内不要喝水;使用对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,切记要将泡腾片溶解在温水中后服用,千万不要直接吞服。
二、两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不推荐使用退烧药物
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介绍:有孩子的家庭,应该适当的储备一些儿童常见病的应急药物,但是不推荐储存很多药物。
推荐储备的药物,第一类就是退烧药,对于六个月以上的小孩,可以选布洛芬,还有对乙酰氨基酚,有一种就可以了;两个月到六个月之间的小孩,不适合用布洛芬,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;两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和小婴儿,不推荐使用退烧药物,可以通过物理降温、及时就诊来解决,这是年龄段的区别。
像发烧、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,也可以储备一些像清热祛痰的药物。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,孩子轻微的咳嗽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,如果有鼻塞、明显的咳嗽等,可以做雾化、洗鼻子,家里可以用加湿器提高空气当中的湿度。明显的咳嗽我们可以备一些清热祛痰的中成药,根据孩子的年龄,适合他年龄段的药物就可以了,但是不主张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。
另外,退热药物,不推荐、不主张两种药物同时服用,也没必要交替服用。按照说明书适应的年龄段,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或者医嘱用药,同时要注意两次用药之间的间隔时间。家长最好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推测来给孩子用药,因为小孩器官发育不太成熟,用药应该更加规范和谨慎,如果自己拿不准,也可以通过远程就诊来得到专业人士的用药指导和推荐。
三、孕期及哺乳期的新冠防护及用药
据“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”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:
最近在门诊产检过程中,很多孕妈妈询问:如果感染了新冠怎么办?病毒感染是一个自限性过程,用药也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。为了缓解大家的焦虑,我们针对于不同的症状,列举了一些对症的常用OTC药物(非处方药)。
1.发热及咽喉疼痛:推荐对乙酰氨基酚,是妊娠期首选药物。
要注意的是复方制剂的退热药,因为含有多种成分,可能妊娠期使用风险增加。如妊娠早期使用布洛芬,可能会导致胎儿动脉导管过早关闭;复方氨酚烷胺中的金刚烷成分,可能造成胎儿心脏畸形;氨酚咖那敏片含有咖啡因,可能会影响后代大脑发育;酚麻美敏片和美敏伪麻中含有伪麻黄碱,可能会增加胎儿腹壁裂,所以孕妈妈应该避免使用这类药物。
2.咳痰:推荐使用乙酰半胱氨酸。
氨溴索、愈创甘油醚及溴己新缺乏妊娠期安全性试验,不推荐使用。
3.干咳:右美沙芬在动物试验中对胎儿有潜在毒副作用,所以建议早孕期间慎用。
4.相关感冒症状:如鼻塞流涕可推荐使用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。而氯苯那敏哺乳期会影响泌乳,不推荐妈妈们使用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:如果孕妈妈出现腹痛、阴道流血及胎动异常,即使在出现阳性感染情况下,也请第一时间联系就诊。
责编|亦一 米子
封面图来源|视觉中国
精彩回顾
➤ 张文宏发声!医疗机构迎第一波冲击,未来一个月将是医疗机构承压的“至暗时刻”
➤ 疫情何时达到感染峰值?感染后还会重复感染吗?你最关心的10个问题这里都有答案
☟戳这里,更有料!